CRA对于国际再生资源循环再利用的思考
全球变暖,矿产资源亦将面临消耗殆尽。
自从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时间推移,人类变得史无前例的焦虑。
就像凛冬的夜里,房子内燃起炉火。
它光亮,温暖,驱走了寒冷,让人兴奋不已。但随着屋内的新鲜空气变得越来越少,空气混浊不堪忍受,人们不由得焦虑起来,却又不想将炉火踩灭,回归寒冷。
中国的“蚂蚁森林”项目,埃隆·马斯克的移民火星计划,刘慈欣的流浪地球设想,无不体现了这种深远的焦虑。
每个人都有消费的权利,可当你心情喜悦地购入“商品”的同时,可有想到将来的某一天,当商品的使用价值消耗殆尽,你将它抛弃在垃圾桶里时候,又能否想到它将会对环境产生何种影响?
CRA成立于2017年,一直至力于资源再生行业的发展。二十多年来,倾力考察全球再生资源循环再造行业,打造了国际再生资源信息平台。现借此机会就当前的全球再生资源利用情况结合行业发展情况,作如下的分析与阐述。
一、关于企业环保理念的驱动因素
人类发展至今,特别是在科技进步的带领下,物资极大丰富,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问题,如垃圾的产生。对于垃圾的处理,有“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即垃圾由生产者负责回收,处理,销毁。也有公共事业部门进行分类处置管理,以解决日常所产生的垃圾。
现阶段,如果企业一味地追求利润,为寻求利润最大化而忽略了责任,则会在诸如产品选材上只考虑方便快捷,而不顾及环保及回收的问题。而另外一些企业,则严格贯彻生产者责任制,然而由于降低了利润率,会导致其无法与前者竞争,无力继续维持经营现状及发展,最终或将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尽到环保责任的企业竞争不过无视环保问题的企业。
因此,要解决环保回收问题的症结,不在如何回收,如何处理。而是在于企业的经营理念中,如何主动承担起必要的社会责任而不是一切皆由资本驱动,一切皆向“钱”看。
举个例子,比如关于企业制造和销售“枪械”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制造和销售“枪械”必定可以为企业获取巨大的利润,但却造成了社会的动荡。试想一下,每人手中都可以轻易地持有枪支的最终结果是人人自危,而不是安全感增加。如果企业不理会其企业行为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则虽说其企业运作是成功的,但失去承担社会责任的结果,实质上是一个失败的企业。并非所有的人类行为及需求都是理性的,社会行为需要良性的引导。所谓的理性,只是在某种框架下所做出的合理选择,如果大的框架存在缺陷,那么小小的满足又能带来多大的益处?企业在资本的驱动下为利益而扩张,又能否带来正面积极的意义?正如枪械带来的局部安全感,又能够维持多久?当一个框架已经设计并能够承载真正的益处时,虽可能会付出局部的代价,但终将造福子孙后代。
在再生资源的问题上,达成一个让所有生产企业都可以共同承担起社会责任的共识就显得尤其重要,让环保的理念深入企业的经营基因当中,驱动企业成长,造福社会,打造人类美好的共同家园。
二、关于再生资源合理处置及利用的引导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生产资源。
在当今科技发展的今天,机器生产逐步取代人类劳动。如果条件合适,人类或许可以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从生存的牢笼中暂获休息。尽管人类的欲望无止境,不断消耗地球上的各种资源,若合理引导,我们定会重新认识与利用资源。
单从“个体”而言,从生到灭,终是空梦,而从“群体”而言,却是一种相续的延展,人类以“稳定”的社会方式一直在存在着。个体的决策必定影响群体的发展。而对于企业而言,认清企业的社会责任,重新定义企业内生驱动力,才是当今要思考的问题。
企业存在是为了解决人类的问题,生产力的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感受。在企业解决部分问题的同时,同时也会出现新的问题,垃圾的出现就是其中重要之一。
对于垃圾,不同的角度产生不同的定义。我们将其定义为垃圾,主要是由于其失去了使用价值。所谓使用价值,只是其工业设计的使用价值失去,就物质循环部份而言,并未由于其工业设计的使用价值失去而变成毫无价值。
如矿泉水瓶,易拉罐等等,当我们饮完包装内的饮料后,包装物我们会称之为垃圾。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就物质价值而言,无论是塑料的矿泉水瓶或是铝制的易拉罐,都是可以回收利用。当从回收利用的角度上看,我们定义其为资源。
因此,在环保和再利用的视角上,“垃圾”是一个落后于社会发展和认识的定义。是我们对“商品”的使用价值殆尽后的一个偏面的定义,而忽略了“商品”内在的物质价值,加以再生利用,更利于环境的优化,更利于人类幸福感的体验。但再生资源的回收再利用程度,必定受制于行业科技水平的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认知程度及政府制度的推动力。如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块,在我国基本是填埋处理,而在中东某些国家,会被回收利用。又如塑料薄膜方面,对于实施降解塑料政策的国家来说,会放在垃圾环节中处理,而非实行该政策的国家来说,会有收集再利用的情况。
三、关于全球“垃圾”产生及处理的现状
社会在发展,全球每年抛弃的垃圾越来越多,体量渐渐达到束手无策的程度。
全球一年到底生产多少垃圾,无法精确统计。
有环保人氏做过粗略的估计,大概接近100亿吨。
仅美国,每年就要产生工业垃圾27亿吨,如果包括家庭垃圾,每年堆高的垃圾占地1万多平方千米。
日本每年的家庭垃圾为3000万吨,工业垃圾3亿吨。
我国2020年年报显示,发布信息的大、中城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3.8亿吨,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4498.9万吨,医疗废物产生量 为84.3万吨,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3560.2万吨。
其中:
工业固废方面。2019年,196个大、中城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13.8亿吨,综合利用量 8.5亿吨,处置量3.1亿吨,贮存量3.6亿吨,倾倒丢弃量4.2万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占利用处置及贮存总量的55.9%,处置和贮存分别占比20.4%和23.6%, 综合利用仍然是处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主要途径。
危险废物方面。2019年,196个大、中城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达4498.9万吨,综合利用量 2491.8万吨,处置量2027.8万吨,贮存量756.1万吨。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占利用处置及贮存总量的47.2%,处置量、贮存量分别占比38.5%和14.3%。综合利用和处置是处理工业危险废物的主要途径,部分城市对历史堆存的危险废物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处置。
医疗废物及生活垃圾方面不再赘述。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主要危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侵占土地城市生活垃圾如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和处置,将会占用农田,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地貌、植被、自然景观等。
(2)污染土壤固体废物如果处理不当,有害成分很容易经过地表径流进人土壤,杀灭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坏土壤的结构,从而导致土壤健康状况恶化。
(3)污染水体固体废物可以随着天然降水或者随风飘移进人地表径流,进而流人江河湖泊等水体,造成地表水的污染。
而除了上述途径以外,有些固体废物还可能造成燃烧、爆炸、接触中毒、腐蚀等特殊损害。另外,侧体废物还可能通过植物和动物间接地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例如重金属污染等。
四、关于城市矿产
经过工业革命近300年掠夺式的开采,全球80%以上可工业化利用的矿产资源,已慢慢从地下转移到地上。随着工业化“商品”使用价值殆失而以“垃圾”的形态堆积在我们城市周围,总量高达数千亿吨,并还在以每年100亿吨的数量增加,正成为一座座永不枯竭的“城市矿山”。
从资源回收循环利用出发,将之比喻成为一座座储有优良矿产资源的矿山丝毫不为过。如何更加有效地加以利用,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正越来越成为共识。
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巨大,但国内矿产资源不足,难以支撑经济增长,铁矿石等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我国每年产生大量废弃资源,如有效利用,可替代部分原生资源,减轻环境污染。2008年,我国10种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约为530万吨,占有色金属总产量的21%。2008年我国废钢利用量达7200万吨,与利用原生铁矿石炼钢相比,相当于减少废水排放6.9亿吨,减少固体废物排放2.3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60万吨。大规模、高起点、高水平开发利用“城市矿产”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能节省大量原生资源,弥补我国原生资源不足,又能“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为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约束作出积极贡献。
我国主动尝试通过开设“城市矿产”试点园区的方式,来推动再生资源的利用,对于申请并通过试点的园区给与政策及资金上的支持,以点带面,辐射周边,成为具备特色的区域性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园区。
我们看到积极的一面,但也有部分的消极一面:
1. 国外大量的可再利用的再生资源,因政策及环保监管等问题卡在国界。这些资源非不能再利用,而主要受制于监管环境,加工水平等问题而被限制于国门之外,若可获得这部分资源能对国内资源进行有力的补充。
2. 对于使用外部资源有诸多限制。再生资源类应属于特殊的行业,不应对全民开放,否则会形成类似贵屿的环境污染状况,因此通过城市矿产方式试点也算是一种折衷的办法。但城市矿产企业申请难度较高,成本也不低,还要面对大量审查监督,特别是没有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支撑,因此很难形成有效的市场机制。而放开市场则会使部分逐利的企业不顾环境维护成本,违法作业,只赚快钱,导致市场混乱不堪。因此,一套合理的准入制度及扶持措施是保障这个行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3. 政策受制于疫情及国际环境,经常变动,易产生贸易争端。国家间的摩擦不可避免,但如果因此而政策变动幅度过大,则会影响长期发展。
五、解决思路
从野蛮生长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从满足自我生存到产生了环保意识。
从一家一户一乡一镇的脱贫致富到全球性的再生资源循环产业。
从家门口设店开铺到足迹遍布全球,举足轻重。
在我国的民间,拥有这样一支将近三十年的实战经验积累,生产技术过硬的再生资源回收,拆解,冶炼的从业队伍,行业从业人数超百万的队伍。
而在这急需转型的关键节点,这支民间队伍迫切需要国家的政策导向,引领和支持,需要更大的舞台,需要鼓励的声音,为国家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所以,通过上述观点的分析,结合再生行业的现状,我方CRA国际再生资源平台提出以下几点思考方向。
1、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布局。在境内关外或国境外找寻合适场地,建设再生资源园区,国家给予海关金融等方面扶持政策,同时做好上下游链条,做好环保措施,有计划有监督的进行再生资源分类加工,使之成为符合进口国内基础条件的产品,进而形成规模化利用中心。
2、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物资全球储备,利用境外园区再生资源回收方式,实现全球性大宗商品物资的民间收储。
3、利用他人抛弃的金山银山,建设维护我们的绿水青山。通过境外园区生产,回收中国出口的部分商品包装或废旧物资,作为中国在海外的再生资源回流中心。这样既便于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又能够服务于国内海外企业,使之实现生产者责任制延伸,降低物流成本,降低国内对自然资源的开采程度,为祖国的绿水青山建设保驾护行。
以上的观点及思考,希望可以促成再生资源行业的良性发展。在全球工业迅猛发展的现状下,形成环保工业共同发展的平衡态势。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