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报价连续19个月维持不变,结构性政策工具有望唱响主旋律
发布时间:2021-11-22 15:41:36 浏览:326
央行将一年期和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分别维持在3.85%和4.65%不变,自2020年4月起,LPR已连续19个月持平。
业内人士认为,在四季度降准降息预期纷纷落空后,当月MLF利率保持不变,银行净息差处于历史低位,LPR下调空间不足。结合近期货币政策定调来看,货币政策仍以稳增长为主,结构性政策工具有望唱响未来主旋律。
LPR连续19个月持平
首先,作为LPR报价的参考基础,本月15日1年期MLF操作利率维持不变,已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LPR报价将大概率继续持平。
其次,从银行负债端来看,中信证券明明认为,在缺乏降准降息、银行间流动性维持平稳、负债端成本没有下行的背景下,非对称地LPR降息将压缩其净息差,在市场对经济预期较为悲观的环境中,银行主动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意愿不足,也没有主动下调LPR的动力。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11月MLF利率保持不变,商业银行净息差处于历史低位,以及包含DR007、3个月Shibor、NCD利率在内的市场利率近期多现小幅上行,因此当月银行缺乏下调LPR报价动力。
此外,政策取向方面,央行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同时新增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工具,货币政策偏好结构性工具。并且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提出,要保持金融机构负债端成本基本稳定。上述提法或表明通过降息调降LPR的紧迫性不强。
展望后续,王青分析称,在跨周期调节下,本轮稳增长政策力度相对温和,年内政策性降息(下调MLF利率)的可能性不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后续LPR报价也会一直保持不动。其中,年底前央行有可能再次实施降准。叠加7月降准的累积效应,届时1年期LPR报价下调的可能性会显著增大。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贷款利率呈现环比回升态势。9 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00%。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5.30%,较6月上升10BP;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59%,较6月上升1BP。业内人士预计监管层或将进一步采取降准等措施,激励银行放贷,引导贷款利率下行。
短期流动性平稳无虞
本周(11月22日-26日)资金面的扰动因素包括逆回购到期以及政府债券缴款等,但随着本月万亿MLF资金落地,LPR再度躺平,短期内流动性有望继续保持均衡偏松。
具体来看,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共有2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周一逆回购到期规模为100亿元,周二至周五逆回购到期规模均为500亿元。
政府债券缴款方面,据广发证券刘郁测算,本周政府债净融资额为3029亿元,连续两周实现多增,其中国债净融资550亿元,地方债净融资2479亿元,对流动性压力料可控。
同业存单方面,据光大证券王一峰预计,下周银行存单续作规模或达到8000亿,创年内单周发行新高,届时存单利率或面临一定压力。
而回顾上周(11月8日-14日)央行累计开展2100亿元逆回购操作,等量续作本月合计到期1万亿MLF,全口径计算,公开市场合计净回笼900亿元。当周资金利率平稳宽松,截至19日收盘,DR001加权平均利率报1.9920%,DR007报2.1369%,运行在2.07-2.18%的范围。不过受缴税走款的影响,资金利率高点出现在上周三(17日)。
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明确表示,当前不宜单纯根据流动性总量或超储率判断流动性松紧程度,更不能认为超储率下降就意味着流动性收紧,观察市场利率才是判断流动性松紧程度的科学方法。
货币政策以稳待变,结构性工具有望唱响主旋律
11月19日,央行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与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内容相比,此次报告删除“坚决不搞‘大水漫灌’”、“管好货币总闸门”的表述,新增“深入研判市场流动性供求形势,做好流动性跨周期调节”等的表述。
而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央行将其定调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以我为主,稳字当头,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处理好经济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做好跨周期调节,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浙商证券研报称,三季度央行继续积极落地结构性政策工具,特别是碳减排支持工具具有短期“定向降息”、长期宽信用的政策效果,有助于信用的定向释放。预计结构性货币政策将是我国货币政策未来典型特征,未来大概率继续定向支持制造业、民营小微企业、绿色发展、高端制造等领域。
中信证券明明也表示,当前货币政策的重心逐渐转向“稳增长”,核心在于宽信用,且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成为主旋律,在海外货币政策不超预期收紧的情况下,预计我国货币政策将“以我为主”。在稳增长、控通胀和防风险之间,“稳货币 宽信用”或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政策组合。
广发证券倪军指出,预计在财政发力落地和地产行业风险状况明确之前,货币政策会继续保持“稳字当头”,以稳待变。如果后续财政能按照之前政治会议安排在年底形成实物量,地产领域信贷和预期能在政策引导下逐步稳定,货币政策自由度开始打开,财政治“滞”,货币治“胀”。
来源:新华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