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个引领” 明确“四条路径”,持续推进独立工矿区高质量转型发展
发布时间:2021-12-23 14:49:30 浏览:541
红旗岭独立工矿区隶属于吉林省磐石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为1960年国家开发红旗岭镍矿时所建,幅员面积167.8平方公里,总人口3.4万人,近年来,围绕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工作要求,确定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总体目标,形成了以“四个引领”为方向,“四条路径”为抓手,破解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各项难题的实践经验,走出了一条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一、坚持“民生引领”,明确“搬迁安置与改造提升”双轨合一工作路径。坚持把解决群众最关切的问题作为矿区改造提升工作的首要任务,全力以赴改善民生。一是加快旧城改造,让群众“住得安心”。统筹推进非搬迁区域生活基础设施提升,累计新建道路总长9.5公里;改扩建道路总长28.5公里;新建供水厂1座,供水能力2000吨;改扩建民用热源厂1座,配套建设供热管线26.29公里,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二是高标准建设安置小区,让群众“搬得顺心”。为保证避险搬迁区内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在磐石市城区内高标准建设搬迁安置小区,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累计搬迁安置居民1400户、5209人,并配套实施小区周边道路及绿化亮化工程,打造宜居的搬迁安置环境。三是完善安置区周边配套,让群众“过得舒心”。在安置小区周围配套建设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集幼儿园、小学、初中为一体的教育园区;异地迁建建筑面积0.7万平方米的中医院,满足了安置小区居民教育、医疗等民生需求。同时在安置小区周围新建2个大型住宅小区,聚集人气并带动安置小区居民就业,拉动地块升值。
二、坚持“生态引领”,明确“生态修复与污染防治”两手发力工作路径。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完成生态修复的同时坚决杜绝形成新的生态隐患。一是以“生态修复”为主线,推动环境改善。围绕重点流域开展工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拆除河两岸违章建筑27处,利用现有地形补配原生植被,栽植树木300余棵,补植草坪1.1万平方米,恢复了具有净化水质功能的“地上绿毯”,构建了良性生态系统。二是以“污染防治”为目标,确保排放达标。建设工业集中供热厂1座,替代4台燃煤锅炉,有效降低煤炭消耗;新建工业污水处理厂1座,处理能力2400吨,新改扩建污水管线41.85公里,解决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为产业扩能及转型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三、坚持“规划引领”,明确“产业规划与配套设施”协同推进工作路径。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坚持规划先行理念,同时高度重视配建基础设施与产业项目协同推进,在保证要素供给同时集约高效地进行产业园区布局。将现有产业基础融入新的园区规划,谋划占地9.08平方公里的冶金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区,作为独立工矿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承接平台,目前已通过省级园区认定。同时,积极谋划园区道路、对外连接公路、危废处理厂、储运物流中心等众多基础设施项目。秉承“公用必建,先用先建”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优先为成熟度高的产业项目配建基础设施,适度有序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其中总长6.6公里的园区配建道路即将开工建设,标志着独立工矿区产业承接平台建设进入新阶段。
四、坚持“转型引领”,明确“纵向延伸、横向扩展”产业发展路径。树立新发展理念,持续在高质量上下功夫。一是纵向发力,力促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在新能源领域,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及技术优势,以现有产品为原料建设了三元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项目,下一步将逐步向新能源电池领域延伸,力争实现从初级原料到成品电池的全产业链布局。在新材料领域,与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展深入合作,成功转化羰基金属材料科研成果,建设了年产5000吨羰基金属功能材料项目,实现了从传统有色金属冶炼向新能源及新型金属材料领域的转型发展。二是横向探索,努力向循环经济领域延伸。把握新能源电池发展趋势,紧抓三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前景,实施了废旧三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项目,将退役的电池包进行高效拆解回收,在突破现有产业结构的同时,成为东北地区首个废旧三元电池材料回收项目,在循环经济领域为独立工矿区开拓了新的转型发展空间。
来源:国家发改委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