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价格预测
铜:周二铜市仍位于窄幅波动,市场等待今天参议院最后两个席位的争夺,民主党是否能在参议院胜出,将决定拜登的决策能否顺利推行。周三是美国大选结果的认证会,市场对拜登会推出更多的刺激政策表示乐观。铜市上,美元走低,人民币升值,再加上国内低库存下持货者推高现货升水,进口窗口再次打开,这给铜价以支持。国内新能源汽车和光伏如火如荼,这也将拉动铜的消费。
铝: 目前来看,宏观乐观情绪高涨对铝价反弹有一定推动作用,不过由于国内节前需求放缓,致使供需面逐渐转弱,加之累库预期来临,多空交织下沪铝整体上涨空间有限,短期料铝价或延续区间震荡走势,下方继续关注15000支撑位,操作上不建议继续追涨,持货商可逢高出货,下游少量按需买入或暂观望,料现货铝震荡偏稳。
锌:周二沪锌震荡上行。1月加工费谈判结果出炉,较上个月仍有150-400元/吨的下调,表明矿端在1季度或仍是紧缺状态,而社会库存处于绝对低位,供应端对锌价的支撑仍强,不过下游需求也受到全国环保政策趋严、春节前淡季等利空因素影响,预计短期锌价以震荡为主,建议观望。
铅:5日沪铅主力2102合约先扬后抑,多空交投趋于谨慎。期间海外疫情持续蔓延,避险情绪犹存,同时市场关注美国佐治决选。而国内公布制造业数据向好,股市续涨,美元指数延续弱势均为基本金属构成支撑,整体宏观氛围外忧内稳。现货方面,两市库存均下滑,冶炼厂上调报价,下游询价采买谨慎,观望情绪增加,市场整体交投氛围不高,成交略显清淡。
锡:缅甸锡矿供应逐渐得到恢复,不过累计同比仍有一定降幅,锡矿供应偏紧局面仍存。同时海外精炼锡流入保持高位,国内库存小幅增长趋势,不过海外库存去化有所加快,目前伦锡库存已达到年内新低,两市库存呈现下降,市场货源偏紧,支撑锡价重心上移。
镍:周二沪镍延续反弹走势,现货市场活跃偏紧局面未见改善,因此市场采购热度较昨日有所回落。镍铁市场据悉有大厂压价让利出货,目前钢厂暂未出现集中采购意愿,镍铁出货较为困难,11月国内镍铁进口量继续大增,短期镍铁价格或受到压制。镍价受到新能源市场利多消息刺激,价格整体强势,短期或维持高位偏强震荡。
钢坯:5日唐山钢坯上涨10至3800元/吨,今日唐山市发布解除重污染天气预警措施,受此消息影响,下游轧钢企业将陆续恢复生产,届时或带动下游钢坯需求释放;另外目前黑色系期货层面表现仍显强势,在心态给予市场有利支撑。综合预计明日钢坯价格或继续小幅上行。
焦炭:焦炭市场偏强运行,主流焦企开始第12轮提涨100元/吨,已经部分落地。焦化去产能造成的缺口短期难补,且新增产能投产速度缓慢。钢厂虽有减产,但是减量有限,同比仍在高位,短期对焦炭的需求依旧旺盛,且钢厂有冬储的意愿。短期焦炭市场将强势运行。
铁矿: 2020年铁矿(1030, -0.50, -0.05%)石价格整体偏多运行,年初受疫情的影响价格小幅下跌,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国内复工复产速度加快,铁矿石价格开始一路上扬;进入9-10月份,铁矿供需走向平稳,“金九银十”不及预期,向上动力边际弱化,开启宽幅震荡运行区间;至11-12月份,铁矿库销比较低,同时叠加终端需求表现强势,房地产、基建进入赶工期,海外成材需求增加,出口窗口打开等等因素的作用,铁矿石价格跟随成材拉升迅速上涨。
期货价格
离岸人民币(CNH)兑美元北京时间05:59报6.4370元,较周一纽约尾盘涨181点,盘中整体交投于6.4577-6.4118元区间。
标普500指数1月5日(周二)收盘上涨26.20点,涨幅0.71%,报3726.86点;道琼斯指数1月5日(周二)收盘上涨167.70点,涨幅0.55%,报30391.60点;纳斯达克指数1月5日(周二)收盘上涨120.50点,涨幅0.95%,报12818.96点。
德国DAX30指数1月5日(周二) 收盘下跌75.59点,跌幅0.55%,报13651.15点;法国CAC40指数1月5日(周二) 收盘下跌24.36点,跌幅0.44%,报5564.60点;英国富时100指数1月5日(周二) 收盘上涨42.00点,涨幅0.64%,报6613.88点。
WTI原油期货短线走高0.3美元,现报50.08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短线走高逾0.3美元,现报53.5美元/桶。
COMEX 2月黄金期货收涨0.4%,报1954.40美元/盎司,创2020年9月18日以来主力合约收盘新高,继11月6日之后再度收于1950美元上方。
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T+D 1月6日(周三)晚盘收盘上涨0.44%报401.3元/克;上海黄金交易所白银T+D 1月6日(周三)晚盘收盘上涨0.65%报5704.0元/千克。
国际铜夜盘收涨0.93%,沪铜收涨0.91%,沪铝收跌0.49%,沪锌收涨0.67%,沪铅收涨0.37%,沪镍收涨0.64%,沪锡收涨0.32%。
螺纹期货夜盘收跌0.23%,热卷收涨0.62%;铁矿石期货收跌0.05%。 焦炭夜盘收涨1.18%,焦煤收跌0.62%,动力煤收涨0.47%。 橡胶夜盘收涨0.81%,沥青收平。
宏观与行业要闻
1、2020年我国新增可降解相关企业近2300家
天眼查显示,我国目前经营范围含“生物降解、光降解、化学降解、可降解”,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可降解相关企业近8,400家。2020年新增可降解相关企业近2300家,较去年同比增长38%。
2、中石化开建国内首个“黑黄金”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
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中国石化上海石化“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标志着中国石化所属上海石化成为国内第一家率先突破48K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技术的企业,我国大丝束碳纤维从研发试产成功走上规模化生产之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铁矿石价格疯涨谁是推手 定价机制亟待重构
“目前的铁矿石价格已十分不合理,需求失衡,资本炒作迹象明显。”近日,一位钢贸交易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日前钢铁普氏指数经历短时间内暴涨暴跌,价格已不能反映正常的市场行为。业内人士表示,铁矿石价格暴涨,明显脱离了实体企业的预期,当前铁矿石定价机制的不合理性进一步凸显,给铁矿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相互依托、共存共赢格局带来严重损害。
4、商务部:中高风险地区暂不举办展览活动
1月5日,商务部网站发布《展览活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技术指南(第一版)》。该指南明确中高风险地区暂不举办展览活动。在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前提下,低风险地区可举办必要的展览活动。冬春季节及元旦、春节等重点节假日时段应审慎举办展览活动,鼓励和支持展览活动线上举办。
5、国内其他口岸入境人员,自入境之日起满21天方可进京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介绍,为切实防范超长潜伏期感染者所引发的疫情风险,确保首都防疫安全,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决定对入境进京人员实施“14+7”健康管理措施。国内其他口岸入境人员,自入境之日起满21天方可进京。
6、全球最大特斯拉超级充电站上线静安 充电费2.45元/千瓦时
今日,拥有72个充电桩的全球最大特斯拉超级充电站,在静安国际中心正式上线,为周边白领的通勤和出行提供便利。静安国际中心物业管理方表示,超级充电站充电费为2.45元/千瓦时。同时,即日起自3月31日,凡使用特斯拉充电桩的车辆,可享受免费停车1小时的优惠。
7、202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再创历史新高
据交通运输部消息,202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350万标准箱,比2019年增长20万标箱,再创历史新高,连续第11年领跑全球。
8、我国生产线一分钟下线300支疫苗,每个包装盒上有激光打码编号
2021年1月1号起,重点人群开始陆续接种我国首批新冠病毒疫苗。疫苗生产线采用的是比较先进的技术,一分钟这个生产线就可以下线三百支左右的疫苗。目前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新冠灭活疫苗年产能达1.2亿剂。除了保障疫苗生产过程中的绝对安全,每支疫苗在完成灌装后还要经过多道工序进行质量检查,保证出厂疫苗的废品率不超过2-3%。与以往疫苗不同的是,新冠病毒疫苗每个包装盒上还要进行激光打码编号。
9、LME有色金属库存
1月5日LME铜库存减375吨至105425吨。
1月5日LME铝库存减16025吨至1324500吨。
1月5日LME铅库存减425吨至132750吨。
1月5日LME锌库存减50吨至202025吨。
1月5日LME锡库存增10吨至1870吨。
1月5日LME镍库存减36吨至247944吨。
10、上期所有色金属仓单日报
1月5日上期所铜减少1153吨至31954吨
1月5日上期所铝减少25吨至64778吨
1月5日上期所铅减少450吨至41233吨
1月5日上期所锌减少1099吨至4512吨
1月5日上期所锡增加117吨至5326吨
1月5日上期所镍减少818吨至16130吨
11、沙钢股份:重组工作正常推进中
1月5日,彭博发布报道称,沙钢集团将考虑以110亿美元的估值出售GLOBAL SWITCH。针对上述传闻,经与沙钢股份证券部人员核实,对方称公司正在积极推进重大资产重组工作,并组织各中介机构对深交所提出的重组草案问询函进行回复,公司目前的生产经营一切正常,重组工作均在正常推进中。
12、酒钢不锈成为核电行业快速成长企业
2020年酒钢宏兴股份公司不锈钢分公司在核电用不锈钢产品开发上积极开拓思路,成功供货漳州核电项目,首次正式在核电站核岛部位得到应用,同时获中核集团二三公司秦山分公司颁发的优秀供应商证书,并获“核电行业快速成长企业”奖。
13、2021年陕煤入鄂煤炭确保完成1100万吨
陕煤集团官网消息,近日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与湖北省能源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暨陕煤华中煤炭销售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湖北武汉举行。湖北省能源局和陕煤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确保入鄂煤炭资源2021年完成1100万吨,2022年力争完成1400万吨,2025年力争达到2500万吨。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