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能源商用车可持续发展,既要站在国家的角度,考虑道路交通领域的“双碳”目标;也要站在市场的角度,考虑为用户提供更加适合的产品,提高用户的综合收益,这样才能实现新能源商用车行业的自我造血和良性循环。
商用车门类多种多样,在消费品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特种作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据交通部统计,近年来载货汽车承担了中国70%以上的货运量;2024年全国城市客运量中,城市公交客运量占比为36.2%,跨城客车客运量占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比例约18.2%。2024年我国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80.5万辆和387.3万辆,年产值约1.08万亿元。
南北温度差异和不同使用场景决定我国新能源商用车要走多元路线。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跨越维度近50度。纯电动汽车具有较高的节能减排效果,是新能源汽车主要路线之一,但是动力电池性能受温度影响明显。例如,20℃时动力电池处于最佳工作温度,电池容量接近标称值,正常释放能量;在零下20℃时,动力电池可用容量大幅下降,磷酸铁锂电池仅能释放标称容量的40%到60%,这就是冬季寒冷区域驾驶纯电动类型的汽车续航里程基本打五折的原因。因此,我国发展新能源商用车,必须走多元化技术路线,以满足不同区域使用要求。
我国商用车使用场景复杂多样,城市公交、轻型商用车、港口矿山车辆等,日均行驶里程相对较短,纯电动可基本解决其使用需求。但是,长途重载车辆、跨省运输车辆等使用场景,需要续航里程长、补能时间短等特点的新能源路线,醇氢汽车可更好地适应这类使用场景。
用户购买商用车的主要考虑点。
一是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低。商用车作为生产工具,其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是首要考虑因素。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包括购置成本、燃料成本、保险成本、维修保养成本、过路过桥费等。
二是使用效率高。商用车作为生产资料,通常是驾驶员可以休息而车辆不能休息,这就要求商用车具有较高的使用效率。使用效率是指商用车在运输过程中,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运输任务量或实现的经济效益。例如,较长的充电时间会影响运输时效。
三是产品可靠性高。相比乘用车产品,商用车需要具备更高的可靠性以满足使用需求。可靠性是指商用车在规定的条件和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当前,传统柴油商用车已基本实现运行百万公里无大修的可靠性能。
四是维修保养方便。维修保养方便是用户考虑购车的重要方面,商用车可能在全国各地使用,配件完善、好修快修、价格便宜,是商用车维修保养方便的核心内涵。
商用车新能源化主要技术路线。
新能源商用车按照技术路线,可分为纯电动商用车、插电式混动(含增程式)商用车、氢燃料电池商用车、醇氢汽车等。从当前和未来节能减排效果、能源安全自主可控角度看,纯电动、燃料电池、醇氢是三种较好的技术路线。
不同路线新能源商用车对比分析。
从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TCO)角度对比。当前,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最高,纯电动与醇氢商用车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较为接近。以重卡为例,醇氢重卡相较于氢燃料电池重卡的能耗成本和采购成本降低约一半。而配套的加醇站与加氢站,则是十万与上千万的差距。
从使用环境适应性角度对比。纯电动商用车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在冬季低温环境下使用效果不佳。氢燃料电池与醇氢商用车环境适应性较好,可以在零下40℃环境中使用。
从补能效率角度对比。纯电动商用车充电时间较长(换电TCO较高),充电时间在1-3小时,冬季充电时间将进一步延长。氢燃料电池与醇氢商用车燃料加注时间与加油类似。
从维修保养便利性角度对比。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维修难度专业度极高,纯电动商用车维修难度较高,需要专业的4S门店维修保养。醇氢商用车相对简单,维修保养难度相对较低。
醇氢商用车,为我国商用车新能源化提供了第三条路径。通过对比分析,醇氢商用车在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环境适应性、补能效率、维修保养等方面具备更好或者均衡的优势。从国家角度来看,随着我国绿醇产业的快速发展,醇氢商用车将实现从燃料生产到应用的绿色闭环,推动道路交通“双碳”目标实现。从用户角度来看,选择醇氢商用车,能实现高效、方便、实惠的综合收益。 (作者:朱云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