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CRA国际! 请登录|免费注册 服务热线:139-2805-1668

资讯中心

最新最全的行业信息
贸易投资往来更紧密 区域合作前景更广阔
发布时间:2025-08-29 09:24:59 浏览:11

  8月27日,主题为“携手东北亚 开放赢未来”的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北亚博览会”)在吉林省长春市开幕。东北亚博览会创办20年来,秉持开放包容的合作精神,积极推动东北亚区域贸易投资合作,已成为区域内规模最大、层级最高的经贸合作平台。

  贸易前景更广阔

  走进东北亚博览会现场,7.3万平方米的场地恢宏大气,3620个展位鳞次栉比,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家企业汇聚一堂,特色商品和科技展品交相辉映,人潮涌动间尽显开放与合作的热度。

  在吉林四平展区,首次亮相的黄金玉米酒、玉米文创等200余种产品直观展现了四平玉米产业的创新发展成果。“开展首日我们就达成了不少合作意向。”参展商吉林省晟然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军说。

  一场场对接会火热展开,一份份合作协议当场敲定,一批批新产品首次亮相……东北亚博览会现场的互动与签约,更是东北亚地区经贸合作成果的缩影。

  2005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四届的东北亚博览会实现商品贸易成交额累计达100亿元,累计签约合作项目3032个,投资总额达20538.75亿元。一批涉及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加工、文化旅游和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的重大项目落户吉林。

  不仅“硬成果”丰硕,中国同东北亚国家持续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经贸往来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2024年,中国与东北亚五国贸易额达9016亿美元,同比增长1.6%,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近15%。中国长期保持东北亚五国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韩国、日本分别列中国第二、第三大贸易伙伴国。

  “东北亚地区的经贸合作具备沿稳定轨迹推进的条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周密表示,东北亚合作领域多元丰富,既涵盖矿产资源等传统领域,也涉及人工智能等创新产业。这种基于文化共同认知的互利合作,将为东北亚各方加强交流与协作提供难得的发展契机。

  投资机遇更丰富

  东北亚博览会不仅展示了区域贸易活力,更释放出投资领域的新信号。现场,各类创新项目和前沿技术集中亮相,吸引众多投资者驻足洽谈,也为企业开拓市场、加快产业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为东北亚博览会新设主题馆,吉林现代化产业馆汇聚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以及专精特新领域的众多企业。“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概念变得可以亲身感受、互动操作。

  在中车长客的展区,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及CR450BF动车组静态模型吸引了众多目光。东北地区是我国传统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近年来在绿色能源、轨道交通制造等领域深化发展,让众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客商看到了新商机。

  东北亚博览会开幕前夕,中国一汽物流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一汽”)首列直达欧洲的中欧班列正式发出,这正是中国企业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汽车产业“走出去”的生动缩影。

  作为东北亚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工商界代表吉林行活动吸引来自泰国、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家和地区参加,期待合作领域从传统的贸易、农业向新能源、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等新兴产业延伸拓展。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与东北亚五国双向投资金额超过70亿美元,合作领域逐步拓展至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新兴领域。

  合作之路更宽广

  与会各方普遍认为,东北亚各国正迎来区域经贸合作的新机遇,各国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应共同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当前,中国东北正在成为亚欧经贸交流合作的重要区域,释放巨大合作机遇。辽宁自贸试验区、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制度不断创新,长春、大连、哈尔滨国家级新区开发开放深入推进,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加快建设,长春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沈阳华晨宝马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顺利实施。

  与会代表还表示,近年来,中国东北面向东北亚地区不断扩大开放,基础设施、营商环境、外贸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为深化区域合作创造了便利条件。

  俄罗斯商务日促成多家中俄企业开展项目签约;中日经贸交流活动暨氢能产业对接会帮助促进中日双方在氢能技术研发、场景应用、产业链构建等方面形成深度合作;此外,“大图们倡议”第十一届东北亚旅游论坛、韩国商务日等也取得丰硕成果,进一步强化了东北亚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实效。

  第四届东北亚地方合作圆桌会议上,包括东北亚五国地方政府和企业代表等在内的约160位海内外代表参会,共同呼吁加强合作。日本岛根县、鸟取县、宫城县代表分别做了重点推介,希望在青少年交流、环保、数字化等方面加强地区合作;韩国江原特别自治道行政副知事吕重协建议,东北亚地区除经济合作外,还需在文化、艺术、旅游等多领域加强合作;蒙古国参会代表呼吁在农业、教育等领域拓展友好合作。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

寻商机
供应 求购 商城

小程序

扫码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广东中再盟科技有限公司 crainternationa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709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