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在美联储公布最新议息决议后,主席鲍威尔在记者会上表示,此次行动属于“风险管理型”降息,随着就业市场降温、通胀仍高于目标且短期上行风险偏上,委员会选择朝更中性的政策姿态迈出一步,同时保持“逐会决策(meeting-by-meeting)”,以便根据数据与风险再平衡灵活调整。
从宏观现状出发,鲍威尔称近期指标显示经济动能放缓,今年上半年美国GDP增速约1.5%,低于去年的2.5%;消费放缓是主要拖累,企业投资较去年有所回升,住房相关活动依然疲弱。在最新经济预测(SEP)中,美联储预计今年GDP增长1.6%、明年1.8%,较6月小幅上修。就业方面,“劳动力需求已软化”,过去三个月非农新增岗位月均仅2.9万,明显低于保持失业率稳定所需的“保本增速”;失业率仍处低位,但已“边际走高”,委员会认为就业面临的下行风险上升。薪资增速继续温和回落,仍略高于通胀。鲍威尔强调,近一年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双双降速”,但需求降幅更快,导致失业率上行与岗位创造降温并存。
通胀方面,鲍威尔指出,通胀自高点明显回落,但仍“高于2%长期目标”。按CPI与其他数据推断,PCE同比在截至8月的12个月里约为2.7%,剔除食品与能源的核心PCE约2.9%。与年初相比,通胀的“抬头”主要来自商品价格再通胀,服务通胀的走弱仍在延续。短期通胀预期受关税消息影响抬升,但更长期的通胀预期大体锚定在2%附近。鲍威尔重申,对关税的基本情景仍是“一次性价格水平上移”,但也不排除更持久的通胀效应,委员会的职责是防止“一次性价格上移演变为持续性的通胀问题”。
在政策路径上,点阵图显示年末利率中值约3.6%,2026年3.4%,2027年3.1%,较6月整体下移25个基点;这意味着多数官员预期年内仍可能进一步降息。与此同时,缩表继续推进。鲍威尔解释称,银行体系仍处于“充裕准备金”状态,目前的资产负债表缩减强度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有限,更多属于在不扰动环境下“边走边看”的技术性操作。
关于“为什么在通胀仍高时降息”,有记者提问,今日行动究竟是“保险式降息”,还是认为下行已成事实?鲍威尔回应称,可以视为“风险管理型”的保险式降息:增长预测略有上调,但就业风险结构已显著变化,就业“确实在冷却”,委员会需要把这点反映到政策设置中。有记者追问,如果就业放缓部分与移民减速有关,而通胀仍明显高于目标,为何优先降息?鲍威尔解释,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双降,需求降得更快,失业率上行即是证据;委员会必须在双重使命之间权衡,近期通胀二次上行的广泛性与持续性风险相较数月前有所缓和,而就业的下行风险上升。
外媒提问当前条件是否不再需要“限制性政策”时,鲍威尔表示不能这么说;今年以来维持了“显著偏紧”的立场,是因为此前就业“非常稳健”,但现在风险更趋均衡,数据指向向“中性”移动的理由增强。至于是否考虑一次性50个基点降息,他明确称“没有广泛支持”,当前并非需“迅速把政策搬到另一位置”的时刻。
关税与通胀传导亦是焦点。鲍威尔表示,过去一年“商品通胀约1.2%”,对核心PCE的贡献可能在0.3—0.4个百分点。就承担者而言,更多成本由进口与分销环节企业消化,“向消费者的传导比预期更慢、更小”,但企业普遍计划“逐步转嫁”。若物价意外再度抬头,美联储将“做必要的事”,但在“双目标紧张”的不寻常环境下,需要对“距离目标的远近与回归所需时间”进行动态权衡。
在金融稳定与资产估值方面,鲍威尔称,美联储的首要任务是“最大就业与物价稳定”,会密切监测金融稳定风险,但当前从结构性脆弱性视角看并不高企;至于就业数据修订,统计系统正改进模型和回收率,“我们依据挡风玻璃而非后视镜决策”,关键在于眼前的风险再平衡。
关于独立性与治理,外媒提及理事米兰与行政部门的关联是否影响形象与独立。鲍威尔回应称,欢迎新成员,但委员会“团结追求双重使命”,并“坚定致力于独立性”。鲍威尔强调:以数据为本“深植于我们的制度DNA”,19名参会者、12名投票者的影响只能通过“以数据为基础的强有力论证”来实现共识,制度的“长周期独立性”不会改变。至于有关理事库克的诉讼案,鲍威尔表示不予置评。
记者还问及年轻人与少数族裔就业承压、AI对劳动力市场的潜在影响、消费分层与住房负担等议题。鲍威尔称,毕业生与少数族裔求职更难,“解雇率低、招聘率也低”的组合提高了风险,一旦出现更广泛裁员,低招聘率会放大冲击,这也是政策重心更趋均衡的理由之一。对AI,他认为“可能是因素之一,但证据与量级尚不确定”。在住房方面,货币政策通过利率渠道天然影响强,降息有助需求与供给修复,但“要看到显著改善通常需要更大的变化”;更深层的供给短缺并非周期问题,超出货币政策能够单独解决的范畴。
市场定价与前瞻沟通方面,点阵图显示的年内进一步宽松空间与市场对“降息路径”的押注并非“一条预设航线”。鲍威尔反复强调,政策“不在预设轨道上”,分歧反映的是对“双目标紧张关系”的不同容忍度与风险评估,当前4.3%的失业率与约1.5%的增长并非“糟糕经济”,但对政策而言“没有无风险道路”,必须“一眼盯住通胀,一眼盯住最大就业”。因此,委员会将继续以数据与风险为锚,动态校准节奏与幅度。
来源:智通财经APP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