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尔街见闻
美国政府关门风险再现,德银揭示三大“隐形风险”:经济增长首当其冲,每周可能拖累GDP达0.2个百分点;其次是关键经济数据发布中断,让美联储和市场陷入决策“数据黑洞”;最后,数据真空还会对通胀保值债券(TIPS)等金融工具产生具体的技术性冲击。所幸此次僵局不涉及债务上限,避免了系统性违约风险。
随着美国国会再次陷入预算僵局,一场联邦政府关门的闹剧似乎近在眼前。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德意志银行在9月26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虽然此次关门不会引发2013年那种迫在眉睫的债务违约恐慌,但其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拖累、对关键经济数据的干扰,以及对特定金融工具的技术性影响,构成了投资者真正需要警惕的“隐形风险”。
该行测算,一次全面美国的政府关门,若导致80万联邦雇员休假,将使季度年化实际GDP增长每周减少约0.2个百分点。而市场和美联储将面临关键经济数据如就业和CPI报告的发布延迟。
不过,与2013年不同,此次僵局不涉及债务上限问题。这意味着投资者无需担忧美国政府“违约”这一系统性风险。
“数据黑洞”:美联储与投资者的“蒙眼时刻”
对市场参与者而言,最直接的冲击将是经济数据的延迟发布。报告指出,如果政府关门,美国经济分析局(BEA)和劳工统计局(BLS)的雇员很可能被强制休假。
这意味着,备受关注的就业报告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等关键数据将无法按时公布。报告回顾了2013年的情况,当时9月和10月的就业与CPI数据均被重新安排,数据发布的混乱一直持续到当年12月。更糟糕的是,劳工统计局当时承认,用于计算2013年10月CPI指数的价格样本量仅为正常水平的75%。
对于即将于10月29日召开议息会议的美联储(FOMC)而言,这无异于“蒙眼开车”。德银分析师认为,在数据真空期,美联储官员将不得不更加依赖私营部门数据如ADP就业调查和州一级的周度失业金申请数据来评估劳动力市场状况。
“每周0.2个百分点”:对GDP的直接拖累
政府关门的经济代价是明确且可以量化的。报告解释称,美国经济分析局会将联邦雇员因休假而损失的工作时间,计为“联邦政府消费支出”的减少,从而直接拉低GDP。
该行估算,一次导致80万联邦雇员休假的全面政府关门,将使季度年化实际GDP增长每周减少约0.2个百分点。作为参考,2013年10月1日至16日的关门事件,导致当季实际联邦消费支出(年化)下降了80亿美元,并最终从第四季度3.5%的实际GDP增长中抹去了30个基点(0.3%)。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提到,即便没有关门,联邦政府支出已经对2025年上半年的GDP增长构成了约40个基点的平均拖累。因此,任何额外的关门都将对本已疲软的短期增长前景构成进一步的下行风险。
唯一的好消息:这次没有违约风险
与2013年那场令全球市场屏息的危机相比,本次国会僵局有一个本质区别。报告强调,当前的僵局仅限于政府拨款,并不与债务上限问题挂钩。
这意味着,投资者不必面对美国政府“违约”其债务的风险——这在2013年曾是“一个非常真实的恐惧”。这一关键区别大大降低了此次事件演变为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华尔街见闻写道,美国众议院的共和党议员日前公布了一项临时支出议案,旨在避免美国联邦政府10月1日关门,但该议案未包含民主党人要求的医疗保健政策,两党陷入对立局面。
金融工具受影响:TIPS和通胀互换的“应急预案”
对于固定收益和衍生品交易员来说,魔鬼藏在细节中。报告详细阐述了CPI数据延迟对相关金融工具的具体影响:
通胀保值债券(TIPS): 如果9月份的CPI报告未能按时发布,美国财政部将依据联邦法规,使用一个基于最近12个月可用变化率推算的指数来计算TIPS的支付义务。报告给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将2025年8月的未季调CPI水平(323.976)乘以最近的年化通胀率(2.92%)的12次方根,得出备用指数为324.753。
通胀互换(Inflation Swaps): 根据国际互换与衍生品协会(ISDA)的指引,处理方式略有不同。如果最终数据在支付日之前超过五个工作日发布,则仍使用实际数据。否则,将采用与相关债券相同的备用方法。在没有相关债券的情况下,备用计算将使用2024年9月的未季调CPI水平(315.301)乘以最近的年化通胀率(2.92%),得出备用读数为324.496。
而这些看似微小的技术细节,将直接影响相关头寸的估值和现金流。
~~~~~~~~~~~~~~~~~~~~~~~~
以上精彩内容来自追风交易台。
更详细的解读,包括实时解读、一线研究等内容,请加入【追风交易台▪年度会员】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