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CRA国际! 请登录|免费注册 服务热线:139-2805-1668

资讯中心

最新最全的行业信息
明年宏观政策有空间支持中国经济“行稳”
发布时间:2021-12-30 09:31:56 浏览:279

明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空间有多大?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29日在中新社主办的“中新财经2021年会”上从财政和货币政策等方面作出解析。

首先是财政政策,刘元春指出,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结余约为7000亿元(人民币,下同),如果按照去年规模略做缩减,再加上今年留存的,估计专项债规模在4.3万亿元左右。同时,中国有个特殊上缴基金,往年最大规模能达到1.5万亿元。今年,国有企业整体利润不错,特别是上游的国有企业,如果通过特殊上缴渠道,这一基金预计能够达到1万亿元以上。此外,中国还有一个“预算调节基金”,在特殊时期,也可以调动上万亿元的规模。

数万亿的财政政策空间之外,刘元春认为,明年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另一大基础是货币政策空间依然很大。他指出,实际上,人民大学所测算的中国“货币条件指数”是偏紧的,超过2015年、2016年时。明年不仅要使社融增速、货币供应量、贷款增速与名义GDP增长速度挂上钩,同时还要提供在特殊时期进行缓冲的“中间带”。

对比中美息差,刘元春以房地产抵押贷款为例说,目前美国五年期房地产抵押贷款利率是2.37%,中国的五年期加权平均利率房贷利率是5.35%,中美之间的利差是300个基点。即使对明年人民币汇率预期保持相对稳定,中国的货币政策依然有100个基点的调整空间。

有人说,中国的利率不能再降,稳健货币政策只能结构性地宽松,不能够进行总体性地宽松。“我们不能有这种教条”,刘元春说,在相对高负债和高风险处置的条件下,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要重新认识,不能固守于传统。

除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刘元春表示,外需是明年稳增长的另一个支撑。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布局科技自立自强的投入也是很可观的。这些都为2022年中国经济“行稳”带来信心。(完)

相关资讯:

盛松成:抓住当下有利时机,加力宏观政策逆周期调控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表示,在做好跨周期调控的同时,我国应抓住目前的有利时机,加大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控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加快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宜稳中趋松。从国内看,财政政策有较大的发力空间。从国外看,美联储尚未加息,这也给我国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留出了窗口期。

张军扩:适当加大扩大内需的政策力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军扩表示,明年稳增长的关键之一是要适当加大扩大内需的政策力度。在当前内需增长乏力,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不减的情况下,扩大内需,特别是针对稳定和扩大投资需求适当加大政策力度,不仅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这是短期稳增长的需要,也是中长期优化发展结构、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的需要。”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

寻商机
供应 求购 商城

小程序

扫码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广东中再盟科技有限公司 crainternationa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709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