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CRA国际! 请登录|免费注册 服务热线:139-2805-1668

资讯中心

最新最全的行业信息
警惕大宗商品“涨声”背后的终端成本风险
发布时间:2021-04-23 13:16:36 浏览:306

 2020年末,铁矿(10942.000.18%)石期货主力合约价格突破1000元/吨大关,一度引发市场极大关注。然而近日,铁矿石期价站上1110元/吨历史新高,惊叹之声已经寥寥。

  一年多来,对于大宗商品市场的异常表现,市场似乎已见怪不怪。沪铝(1825580.000.44%)期货价格从逾11000元/吨涨至18000元/吨上方,近期包括动力煤(742-2.00-0.27%)、铁矿石在内众多黑色系商品创下阶段性或历史性新高,大宗商品市场受疫情影响带来的蝴蝶效应直接、明晰。钢铁、电解铝等此前一直被诟病的传统行业,也因盈利丰厚,被冠以“顺周期”概念而受到市场追捧。

  上游狂欢之余需要看到,目前中下游企业的成本压力已经凸显,涨价潮恐逐级向下传递。我国3月份经济数据显示,生产价格指数(PPI)大幅跃升至4.4%,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也同比抬升0.4个百分点。海通证券分析,3月份PPI的回升主要由大宗商品涨价带动,生产资料价格同比飙升至5.8%,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仅转正至0.1%。从行业分类看,涨价幅度较大的几乎全部集中在上游原材料相关领域,下游终端消费需求相关领域没有明显的价格上涨。

  不过近日,宝洁、可口可乐、金佰利等跨国消费巨头纷纷公布旗下商品的涨价计划,原因皆指向包括包装纸、铝罐在内的成本端。

  日前国家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全球通胀升温,是全球经济逐渐复苏、供需关系短期调整、流动性宽裕以及投机炒作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具有修复性和阶段性特征。大宗商品供需两端并没有出现整体性、趋势性变化,其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

  不可否认,目前国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包括市场对供给端受限的炒作,如煤炭行业安全监察等导致产能缩减,又如钢铁在限产减排政策影响下,高炉开工率大幅走低,对价格起到推高作用。在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推进下,包括钢材在内的大宗商品供给端压缩预期增强,或也将使得市场供需格局持续趋紧。

  上游商品涨价难续,但大幅降价短期或也难实现。产业链上成本压力转嫁的规律不可逆,“涨声一片”背后,尤需警惕终端商品成本风险。


来源:证券时报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

寻商机
供应 求购 商城

小程序

扫码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广东中再盟科技有限公司 crainternationa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709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