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据长江有色金属网获悉,长江现货1#铅价报17050-17150元/吨,均价17100元,较前一交易日下滑100元。这一微小变动背后,是宏观政策、产业供需、成本支撑与替代竞争的多重角力——当“弱现实”遇上“强博弈”,铅市短期该何去何从?
宏观面:全球政策“拉锯”,铅价承压又获“托底”
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仍是铅价最核心的宏观背景。美国近期对多国加征关税的贸易摩擦,叠加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推升美元指数至高位,以美元计价的金属产业链(包括铅)首当其冲承压;但国内政策“组合拳”又为市场注入暖意——6月CPI转涨0.1%、超长期特别国债提前发行、消费金融支持升级等,推动生产、消费数据稳步改善,尤其“一带一路”国家外贸增势亮眼,部分抵消了楼市疲软的制约。宏观情绪的“冰火交织”,让铅价陷入“上不去、下不来”的震荡格局:国际避险情绪压制上行空间,国内稳增长政策又提供底部支撑。
供应端:开采冶炼双紧,成本支撑成“隐形盾牌”
供应端的“收紧”是铅价短期难大跌的关键。
全球矿业政策趋严、环保标准升级,叠加能源价格波动推升冶炼成本,铅矿开采与再生铅产能释放均受限。国内方面,环保检查趋严导致部分地区小型回收站点关停,废电瓶流通量减少;尽管正规回收渠道逐步完善,但再生铅企业因设备升级或环保不达标减产,进一步加剧供应紧张。海外主产国(如秘鲁、澳大利亚)同样面临矿石品位下降、罢工等扰动,进口铅精矿到货不稳定,国内冶炼厂原料库存仅能维持刚需生产(部分企业库存不足20天)。供应端“易紧难松”,成为铅价最坚实的“托底”因素。
需求端:传统退、新兴进,增长动能“慢半拍”
需求疲软则是铅价难大涨的核心矛盾,传统领域中,燃油车行业因新能源汽车崛起持续萎缩,铅酸蓄电池需求同步放缓;新兴领域虽增长亮眼,但受贸易摩擦与替代竞争压制:电动自行车市场年销量增速已降至5%左右,趋于饱和;储能领域中,锂电池凭借成本优势加速替代,铅酸电池仅存通信基站备用电源等少量场景。更关键的是,7月传统旺季预期下,下游电池厂订单仅微增,远低于预期,叠加对高价铅的抵触,采购以“刚需补库”为主,难以形成规模化拉动。需求端“青黄不接”,拖累铅价上行节奏。
产业链:上下游“夹心饼”,库存低位加剧波动
产业链上下游的“夹击”进一步放大了价格波动。上游铅矿企业虽因供应收紧议价能力增强,但开采成本上升、环保压力增大,利润空间被压缩;中游冶炼企业则陷入“原料不稳定+成本高企+需求波动”的三重挤压,原生铅与再生铅厂利润均逼近盈亏线;下游铅酸蓄电池企业虽尝试技术升级(如提升容量、延长寿命)对冲成本,但终端用户对价格敏感度高,涨价阻力大,成本传导困难。此外,“买涨不买跌”心态加剧现货成交清淡,进一步限制价格弹性。
短期预测:震荡为主,关注这些“变盘信号”
综合来看,铅市短期将延续“多空博弈”的震荡格局,预计价格区间在17000-17300元/吨。
上行支撑点:供应端原料收紧(废电瓶流通量、再生铅开工率)、国内稳增长政策落地效果;
下行风险点:全球贸易摩擦升级、新能源替代加速(如锂电池抢占储能市场)、传统需求旺季“爽约”。
对产业链企业而言,需警惕库存贬值风险,灵活调整采购节奏;投资者可重点跟踪废电瓶回收价格、再生铅开工率及美联储政策表态,捕捉阶段性波段机会。
结语:铅价短期难现趋势性行情,更多是宏观情绪与产业供需的“拉锯战”。在“弱现实”与“强博弈”的交织中,耐心等待需求端“破局信号”,或是当前市场的最优策略。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来源:长江有色金属网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