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总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国际回收局(BIR)发布了一份文件,呼吁社会采用公平和科学合理的方法制定“绿钢”标准,以准确衡量、反映碳排放水平,确保钢铁行业充分认识到回收废钢对于推进低碳转型的重要作用。
国际回收局在其文件中指出,目前“绿钢”的认定方法,特别是采用“滑动比例”或“基准值”方法,有可能将排放量较高的钢材标记为“绿色”,而忽略了采用回收废钢和电弧炉(EAF)工艺生产的低碳排放钢材。这不仅不透明,而且有可能误导激励措施和公共采购,使这些措施偏离真正的低碳排放钢生产工艺。
国际回收局主席苏茜·伯拉格(SusieBurrageOBE)表示,与传统高炉工艺相比,使用废钢和电弧炉工艺生产的钢材碳排放可以减少74%。采用这种路径的企业不是要求特殊对待,而是需要平等的竞争环境。钢铁产品环境声明需要真实数据的支持,废钢回收在钢铁行业低碳转型中的作用应得到充分重视。
国际回收局强调,“绿钢”的定义应基于整个生命周期的排放,而不仅仅是生产工艺或原料来源。国际回收局还呼吁公共采购促进钢材循环使用,规定了用于公共建筑、交通和基础设施项目的钢材最低废钢用量。对于致力于降碳的钢铁企业来说,全球废钢贸易至关重要,限制废钢贸易只能拖延低碳转型进程。为此,国际回收局还强调了限制废钢跨境贸易壁垒存在的风险——可能会扰乱全球供应链,降低废钢出口地的废钢回收率。国际回收局呼吁:确保“绿钢”标准基于实际、可测量的排放;利用公共采购和激励措施奖励低碳排放钢和再生钢;加大废钢收集和分类的基础设施投资,以提高废钢回收率;将废钢回收纳入“绿钢”标准制定中。
国际回收局由钢铁、有色金属、纸张、塑料(8383, 12.00, 0.14%)和纺织品等5个部门组成,并设有3个商品委员会,分别处理不锈钢和特殊合金、轮胎和橡胶(15380, 240.00, 1.59%)以及回收电子产品。
来源:我的钢铁网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